08年前后,族里有个爷爷辈的老师袁传孝(在原寿县师范任教)退休后,孑然一生,关心家族事务,决心续修(三修)寿州袁氏族谱。联络了家族热心公益的父老乡亲,组成了家谱修订委员会。离我最近的联络人是我的小学老师袁传军,也是我爷爷辈的。我姐和他家的大女儿是同学,我和他家二女儿是同学。袁老师联系到我,宣贯了续修家谱的事情,我十分赞同,认为这是公益事业,也捐赠了2000元,还到袁传孝爷爷家去拜访,就地打电...
小时候的家乡根现在很不一样。一下雨,水田里往外流水,池塘里就有那戏水的鲫鱼和泥鳅。父亲带我拿了铁叉,去叉泥鳅和鲫鱼,半天下来,总能收获一顿美食。田间有几座池塘,里面的水很清,池塘里长着菱角、鸡头、莲藕和黑鱼草。父亲喜欢钓鱼,尤其是正下小雨时,披着雨衣,在雨里一站大半天。等回家时,一定会带回一包鱼儿。小时候,下雨天我们都打赤脚,走在草地上、泥地里,粪堆旁,从不长脚气。赤脚走在地上,脚趾头扣紧地...
大路沿是我的故乡最准确的地名,这里住着十几户人家,我还记得清清楚楚。从东往西依次是老徐一家三代7人(老徐和他的老伴,大儿子儿媳孙子孙女,小儿子),戴延友一家三代7人(老戴和老叶、金凤起戈善荣金刚金、金凤祥),高金龙一家三代7人(大老高、李井德夫妇、李莉、李月、李询、双双),高金凤一家三代7人(二老高夫妇、高应安夫妇、高原、高峰、高山),张学祖一家二代7人(老张夫妇、大筛、小筛、先荣、丫高、小...
小时候,家里有五间房,前面两间小房,后面三间大房,中间有个开放式的院子,因为只有东边有围墙。上小学时写作文,我把家里的陈设布置详细描述了一遍,连门口放了个簸箕都没落下。村里的第一代房子都是土坯房,我爸会盖房子,也会修房子,隔两三年就会人工摔一些麦秸草,用来铺房顶。我还摔过一次呢,那天家里烧了一盆开水,放了茶叶,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流,干一会儿累了,就停下来大碗喝茶,第一次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。...
父亲的身份证上记载了我的出生地,我的老家,虽然行政区划几经变换,还是我最熟悉的地方。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老实人,在小生产队义务干了几十年会计,无论老人孩子都直呼其名。因为太认真,总被人埋怨,分不掉的贫瘠土地都留给了自家,因此经常被我妈埋怨。好在他性格乐观,吃的了亏,也不在意。 村里大部分家庭都使用农机的时候,我们家还在和另外两家合伙养了一条耕牛,...